快轉到主要內容
  1. 全部文章/

不輕易說出口的我想你:我與母親的默契

·903 字·2 分鐘

一個人孤身在國外,想家也是難免的,時常有股衝動想對爸媽說:「爸、媽,我想你了」,傳個訊息也好、通個電話也好,但這句話我一次也沒說出口。

同樣的衝動今天又再次出現了,我趁著洗澡的10分鐘思考了這句話到底為什麼這麼難說出口,是害羞嗎?還是其他原因?我想這得從下面的這個故事開始說起。

24年6月的某天晚上9點多,我日常的傳了幾句廢話給我媽報備一下近況,提到下次回台灣要做什麼事,不過我媽是個早睡的人,這時間傳訊息可能要等到明早她才會回,結果到了凌晨1點我媽就回了我下面截圖中的這條訊息。

我立刻就感覺到了不對勁,一問之下發現我爸剛剛從樓梯上摔下來腦震盪暈了過去,聲音大到在樓下睡覺的我媽都被驚醒。 一句「我想你」,讓我察覺到了不對勁,因為我媽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悶騷不善於表達感情的人,這是她平常不會說出口的話。

雖然我認為文字沒辦法像口語那麼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情感,但當時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媽訊息裡透露出的無助,那種無助讓她說出了「我想你」三個字。

從很久以前開始,「報喜不報憂」已經成為了我跟我媽的默契,「沒消息就是好消息」,我媽是這麼說的。

我從小叛逆,我媽也拿我沒辦法,最後經過拉拉扯扯,自然就產生平衡了,但回頭想想,這個平衡來自於我媽的讓步。

而漸漸的這成為了默契,彼此找到了讓自己舒坦的方式:給對方自由與空間,同時也給自己。

我想不說出「我想你」三個字也是同個意思吧,「我想你」對我們來說代表著需要最親近的人及時的情感支持,也意味著當下心理處於一個不穩定、不健康的狀態。

如果換個說法,「想你啦」、「想你了啦」可能都無法表達當下需要情感慰藉的迫切感,那也沒有說出口的必要了,「我想你」是在最低潮時會說出口的話。

我還很健康很強韌,我確實很想我爸媽,但「我想你」這三個字對我們來說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,背後蘊含著沈重的訊息。換成「想你啦」、「想你了啦」聽起來又太輕描淡寫,而我知道他們一定知道我很想家,這就足夠了,就安安靜靜的抱著這份想念,安穩的入睡迎接新的一天,突破新的挑戰,再傳個訊息告訴他們:今天的我有多麽優秀,往後的我也會是如此,因此你們不用擔心,在你們看不到的地方我都在持續地迎接挑戰、突破挑戰,努力的成為你們驕傲的兒子。

透過郵件回覆
DrummerYoZ 鼓手柚子
作者
DrummerYoZ 鼓手柚子
韓國實用音樂系留學生/FOSS Nerd/ISTJ/襯衫、墨鏡愛好者